随着班主任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班主任开始认识到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从事务型向专业型转变,进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的愿望,并付诸自己的教育实践。向优秀班主任学习成为班主任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是,一些教师在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持一种功利主义的取向,希望在短期内见到成效,因而照搬照抄一些具体做法,效果却常常不佳。因此,对于一些年轻班主任而言,向优秀班主任学什么,如何学习,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而又急迫的问题。
(一)“优秀班主任”与“名班主任”的区别
这里,我首先做一个界定,区分一下“优秀班主任”与“名班主任”。
优秀班主任往往是在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炼成的,他们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完善,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全面深远,在班主任实践智慧和人格魅力方面堪称楷模或典范。他们往往具有大家风范以及作为教育家的优秀品质,其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且,他们自身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
同优秀班主任相比,名班主任的诞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人为性,其诞生机制本身是值得深思的。所谓名班主任,即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通过优秀班主任评选、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班会活动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脱颖而出,进而受到一些行政部门、媒体的关注和表彰,有一定知名度、关注度的班主任。这些名班主任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大多比较年轻,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一定创新,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等。名班主任的诞生可谓班主任专业化的产物,更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学校纷纷推出的名班主任的评选政策的产物。他们中有许多人已经非常优秀,但也有很多名班主任正走在变优秀的路上,他们的经验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二)批判性思维:以他人为镜
向优秀班主任学习,不可采用追风式的简单模仿,而要经过客观分析,以审慎的态度创造性地学习运用。因为教育情境的复杂性,不同班主任面对的学生实际情况各不相同,班主任自身的个人特质、知识储备、能力结构也各不相同,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所以,在探讨“向优秀班主任学什么”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怎样学习的问题,也就是学习的态度和立场问题。
向优秀班主任学习不是一个经验层面的简单分享,而应成为与优秀班主任的对话过程,对话不是单向度的效仿,而是批判性地吸收与借鉴。对于今天的教师而言,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尤为重要。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标准化的考评制度、行政命令、专家意志、媒体力量、家长因素等多方面力量综合作用于教师的成长,使得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几乎丧失殆尽,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沦为简单地照章办事,不折不扣地执行长官意志或行政命令,教师的独立性、创造性受到极大的消解。“考试成绩好的学校即好学校,考试成绩好的教师即好教师”的评价标准大行其道,班级管理成为学校管理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成功、高效管理背后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评价标准形塑的教师行为往往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在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下向优秀班主任学习首先应避免盲目的偶像崇拜。另外,优秀班主任可以作为班主任自我成长中的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既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学习的三种水平:操作一观念一人格
那么,我们从哪方面入手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呢?我认为,可从操作、观念、人格三个层面进行,进而区分为学习的三种层次或三种水平。如果以问题的方式表述,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从学习品质来分析,具体表现为“思”“悟”“行”三个要素。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体现为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刚从事这一工作的年轻班主任而言,班主任工作实务的学习和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初任班主任的“三个一”:如何开好第一堂班会课,与学生、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上好第一堂课等。因此,对于年轻班主任而言,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带班经验和具体做法往往成为第一要务。这种学习大多停留在事务性的操作层面,具体而言,就是学习优秀班主任是怎样带班的。这个学习阶段往往表现为简单模仿,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的往往是一招一式,并且大多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缺少自己的独立分析和创造性运用。如果自己所带班级与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情况比较吻合,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成效;如果班级情况不一致或不相符,则效果不佳。
一些善于反思的班主任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同样的做法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进而引发自己的独立思考,是自己的做法有问题,还是方法本身值得思考?于是进入学习的第二阶段——观念层面的学习,反思优秀班主任做法背后的观念是什么,即为什么会这样做?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具体体现在每一个教育细节中,如魏书生老师“让班上的每个孩子都有岗位”与有的老师“让班上的每个孩子都有职位”的做法,看似一字之差,背后的观念却大相径庭。“人人都有岗位”体现了全班学生对班级活动普遍的参与意识,而“人人都有职位”强化的是学生的“官本位”意识。再如有的班主任坚持每学期走访班上每个孩子的家庭,与班上每位学生谈心一次,与全班学生一起制定班规等做法,都体现了班主任“心里有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此意义上,向优秀班主任学习不是操作层面的简单模仿,而是发现做法背后的原理性东西以及思想性的内涵。这样的学习意味着班主任要逐渐确立和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理念,始终把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走近学生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充满个体差异性的、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完整的生命体有着充分认识;对教育的内在本质、教育教学的规律性等有着整体性的把握。即教师要树立对于教育的内在信念,形成一定的专业品质,并将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感受、体悟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其在长期的班主任实践中教育智慧、人生境界的结晶。人格魅力作为一个人的本色、底色,往往同一个人的人生阅历、人生境界有关,非刻意追求、人为修饰、急功近利而成,也是向优秀班主任学习时最难效仿的。为此,年轻班主任要能潜下心来,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个专业以及毕生从事的事业,不断学习,用心经营。相信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达到优秀班主任的精神境界。
(四)“名班主任”的局限及其超越
最后,我认为有必要专门就向名班主任学习这个问题提出一点想法。
近年来,在一些名班主任身上表现出一些可喜的个人品质,如对于教育事业近乎痴迷的热爱,对于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守,对于开展班级活动始终如一的坚持,对于班主任教育实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新生事物的敏感力和接受能力,以及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等。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带班风格以及明确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这些优秀的个人品质都是值得年轻班主任学习的。但是,我们也发现,在一些名班主任身上尚缺少一些内在的精神品质,如对名与利的过度追逐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表现等。在人生境界和人格魅力方面的差异正是所谓的名班主任与优秀班主任之间的差别所在。在当今日益功利化的社会,名班主任的诞生机制在“速成”了一批名班主任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日渐苍白,导致一些人身上人为包装、修饰的成分居多,更有甚者,一旦成名之后,往往满足于到处作报告,介绍经验,相互鄙视与攻击,在人生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形形色色的人间悲喜剧,将教育演绎成人生的名利场。媒体的宣传,自我的标榜往往使一些人沉醉于自我的“造神运动”中,个人崇拜及自我意识膨胀,自我言说与实际行为出现极大反差,进而产生了不利的社会影响。其功利化的人生追求以及实际行为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反思,也是年轻班主任在向名班主任学习过程中需要加以识别与警惕的。
当然,名班主任并不是完人,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和行为表现放在其他行业或其他人身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对于这样一些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表现出特殊的敏感性,因为它们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乃至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以他人为镜,可正其身”,在此意义上,名班主任作为年轻班主任成长中的一面镜子,往往具有可资借鉴与可供批判的双重意义和价值,由此也可形成班主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鉴别能力。这正是我特别提出向名班主任学什么这一问题的价值所在、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