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点学教育 (qidianxue.cn)

用唐诗诠释生物原理,读新版高中教材像看绘本

日期 2021-07-22 引用 https://www.youtike.com/article/24.html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新版生物课本里,一首唐诗将“能量转换”的意境展示得淋漓尽致;

地理课本,清代黄叔璥的著作《台海使槎录》中,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风向差异的描写,成了“大气运动”的开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和剪纸、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等,更多“中国元素”走进英语课文……

        去年起,全国6个省市高一年级率先尝鲜新教材的必修版本。今年9月开始的新学期,更多的选择性必修教材亮相,正式启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参与了这套新教材的编写,这也是人教社历史上第11套高中教材。在吸取以往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创新,不少学生反映,新教材更易学也更“好看”了。

生物教材每章首页都搭配了简短文字,不仅高度概括本章内容,还充满了温暖与诗意。

内容更传统:英语教材里也有“中国元素”

新教材里,处处都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

        “英语教材除适当保留了一些受欢迎的篇目,80%以上的语篇都是新编的。新教材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大量的中国元素。”英语教材主编刘道义介绍,通过巧妙的设计,教材融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孔子与儒家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和剪纸、中国传统节日、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等。

        对于保留下来的老篇目,新教材也进行了“升级”。比如,一篇“留学海外”的文章,此前着重描述了中国学生在国外留学时所遭遇到的文化冲击;新教材则增加了中国学生向国外同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增加了议论文写作,邀请学生阐述对出国留学的不同观点。

        一句唐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将能量的转换和利用阐释得恰如其分,既优美又酣畅;古代典籍中就曾记载过用“木瓜”催熟柿子的例子,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植物激素的学习内容;而在漫长岁月中先民一次次酿酒的尝试,正是对“酶”本质的探索……生物教材分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谭永平说,在生物新教材中,如此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比比皆是。

        地理教材分册主编覃燕飞介绍,新版本的地理教材在每一节开篇都增加了“情景设计”的环节,既融合传统文化,又对正文做一个自然的引入。清代黄叔璥编纂的《台海使槎录》中,就有对台湾海峡两岸风向差异的描写,而这也成了地理课本中《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节的开篇。这样的情景设计,让学生很自然的对探究风向变化产生兴趣。

        更多的中国科学家故事和科学进展也出现在新教材里。比如,英语教材增加了月球探险的历史以及对火星探险的尝试, 展现了中国近年来在航天科技和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施一公、袁隆平、许智宏等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家在脑机接口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的诞生……这些前沿科学人物和最新科学成果也纷纷走进生物教材。

设计更好看:为一幅插图翻阅几百份文献

        翻开新教材的任意一册,版面清新、行文疏朗、层次分明。“通过字体、字级、内容层级的预先规划,不同学科的新教材首次实现了横向的统一,既满足了不同的体例需求,又尽可能做到设计风格的求同存异,科目与科目之间更加协调。”人民教育出版社科研部主任任长松解释,此次新教材为不同科目制定了统一的“网格化设计”,实现了文字、图片规制的相对标准化,“新教材体现出了特别强的整体感。”

        各科对教材插图也进行了更新换代。“每页至少一幅配图。”让谭永平最得意的是,教材中有一张介绍生物进化的历史进程图,图片上,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的生物从远古依次“走”来,“为这一张图我们翻了几百份文献,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哪个年代对应哪些生物,这些生物特征是否准确,都需要反复核对。初稿确定之后,又找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审核把关。”类似的创意在新教材中随处可见,比如讲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林地、草地、耕地、碳足迹、建设用地、渔业用地融合为一个巨大的生态足迹,宛如一座微型“手办”。

        “有时一张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图片,其实也大有来头。”生物教材分册主编包春莹举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章的章首页,漫天雪地里是四个步伐坚定的背影,这是曾经到南极为新站选址的科考队员亲自提供的;《种群及其动态》一章封面上,栩栩如生的东北虎豹图片,来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西藏杓兰、褐花杓兰的对比图片,来自一线科研专家……“翻阅我们的课本,就像是在读绘本。”包春莹说,除了插图,新教材在文图的配合上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在讲述科技探索之路时,创造性地用道路和大树为框架,串起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突破,图文结合生动地介绍了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

        有的照片不好看但很有必要。在讲述禁止“生物武器”的相关内容时,新教材换下了以往色彩斑澜的炭疽杆菌图片,代之以志愿军清理细菌战污染地的黑白照片,“冲击力更强了,更能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武器的危害。”谭永平说。

        新版生物教材还延续了上一版教材的“文艺风”,每章首页题图上都搭配了简短文字,不仅高度概括本章内容,还充满了温暖与诗意:威震山林也有衰亡时刻/群体共存才有生命长河……万千种群在这里繁衍/或许已历经沧海桑田……这些隽永的诗句都出自主编赵占良和谭永平几位之手。

新版生物教材在讲述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时,林地、草地、耕地、碳足迹、建设用地、渔业用地融合为一个巨大的生态足迹。

上手更容易:“小标签”“小号字”辅助学习

在参照新版课标的基础上,新教材还吸纳了来自一线教师的意见,让教材学起来更容易上手。

        比如,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衔接,新版英语教材在必修一里设置了一个Welcome Unit作为补课单元,这一单元对基本句型、语音拼读规则、语法知识等进行了复习,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和心理上的过渡,“这一设计给了老师一定的灵活性,觉得这一单元不够‘过瘾’的可以直接跳过。”英语教材主编刘道义说,新教材采取了“主题式教学”,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涵盖“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呈现和训练安排循序渐进,比如阅读语篇的长度从第一册的三四百字逐步加码至第七册的八百字左右。

        此外,新教材还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辅助学习的“支架”,以小标签的形式显示听说读写的学习策略。教材中还特别注意控制了听读材料的难度,增加了口语示范、读写结合和写作过程等。“难度降低了,但是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地理学科中,对于某些概念的表述更加通俗。比如,之前的地理教材虽然出现过“植被”的概念,但没有做解释,修订版的新课标明确要求讲述植被。然而,地理学中关于植被的概念涉及种群、群落、集合体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如果都出现在教材中,必然加大教学难度。为此,教材把“植被”通俗地解释为“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还有诸如光年、生物量、裸地等概念,在小学、初中以及其他学科的课程中出现过,本可作为已知概念,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成为教学障碍;为此,新教材通过脚注的形式进行了通俗的解释。覃燕飞介绍,根据一线教师的反馈,新教材还在每章之后新增了“本章要点”栏目,便于学生整理掌握。

        生物教材进一步提升了实验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谭永平举例,新教材拿下了原版教材中“观察DNA、RNA分布”的实验,“一线教师反馈,这个实验的效果不太好,尤其是RNA的量比较少,染色并不明显。”新教材还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比如生物教材楷体的“小号字”为选学内容,供学生进行知识扩充。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