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点学教育 (qidianxue.cn)

李政涛:新时代教师应锤炼的六个新基本功

日期 2023-02-24 引用 https://www.youtike.com/article/847.html       

我们要把各种纷至沓来的新政策、新理念、新目标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新基本功,让教师既“接天气”又“接地气”,助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1

 新基本功一:立德树人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要体现对立德树人的“融入”,就要依托并聚焦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认为,“立德树人是中国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因为“师德”是好教师的第一标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魂魄”,是方向之魂、理念之魂和目标之魂;而“树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和第一目标,是所有时代教育教学的终极归宿。

2

 新基本功二:研究 
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要培养研究型教师。新时代的研究型教师,在“双减”和“双新”的背景下,需要重点研究以下新内容:

一是研究“新学生”。学生立场,是教师需要秉持的基本教学立场,它意味着要将学生的现实状态和发展需要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当年“文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文字人”相比,“数字时代”孕育出的“数字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早已今非昔比。今天的教师尤其要关注数字化时代的学生新需要、新问题和新素养。

二是研究“新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常常是教学方式、教研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的起点。教师要密切关注“碎片化学习”“人机交互式学习”“跨界学习”“深度学习”等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学习方式,围绕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是研究“新课标”。2022年版的中国新课标,不仅是课标本身修订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在育人方式改革和育人质量提升层面上的重大成果。新课标的发布,对于中小学教师既是专业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对新课标的理解力、领悟力必然转化为对创新型教师在基本功上的新要求。

四是研究“新教材”。与新课标类似,对新教材的研究、解读、转化和运用,也是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的新挑战。多年来,诸多有关课堂改革成效的研究表明,很多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往往与解读教材能力的缺失有关,读不懂新教材的新意和育人价值,更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挖掘和呈现教材内容的独特价值。这与“学生研究”一样,都属于教师的根基性能力,亟须通过新教材的落地实施来改进提升。

3

 新基本功三:融合 
走向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包括跨学科融合、跨时空融合和五育融合等。比如“五育融合”,来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指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这意味着,教师要把“五育融合”的政策和理念融进课程、教学、教研、评价中,充分挖掘每一堂课的五育因子、五育内涵和五育价值,上好体现“五育融合”的好课,这也将成为教师教学新基本功的新标准与新要求。

4

 新基本功四:协同 
此处的协同,涉及“跨学科协同”“家校社协同”“双师协同”等。

以“双师协同”为例,所谓“双师”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师+机师”,人工智能教师或教育智能机器人也承担了教师的角色。如今,许多先行的实验学校也在尝试让“人师”与“机师”同上一节课;二是指“现实教师+虚拟教师”,两者同处课堂之中,也是教育元宇宙时代的发展趋势。这种“双师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已经呼之欲出,它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新要求。

5

 新基本功五:评价 
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评价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意义得以再次凸显,它既是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初一公里,这是以评价改革撬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

通过这个文件和方案,“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但是在落地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现实问题。毕竟,评价政策和理念是领导和专家想出来、写出来的,落实还是要靠老师一手一脚做出来。能否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用好这些新评价,成为教师在评价领域的新基本功。

6

 新基本功六:数字化 
中国教师要顺应时代大势,拥抱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化教学,锤炼基于数字化、围绕数字化、体现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新基本功。前述的“双师协同育人”,其实也是数字化新基本功的一部分。

“数字化”教育教学基本功不只属于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也属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因为所有教师都不可避免地身处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这个时代的教师,谁掌握了教育数字化,谁就拥有了教育的未来。

 

来源 | 中国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