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点学教育 (qidianxue.cn)

王鹏飞:让课程赋能学生的成长

日期 2023-10-20 引用 https://www.youtike.com/article/506.html       

如何办理想的学校?怎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让教育成就学生一生的发展?这是潍坊日向友好学校校长王鹏飞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他将思考转化成行动,以课程“撬动”学校发展,驱动学生的成长。他与教师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逐步建立起理想的课程体系,依据课程任务将所有课程划分为五大课程领域——品格与社会、人文与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实践与探索,每个课程领域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加强了课程之间内在价值与功能的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链条”。

 

一、聚焦“人的发展”让,“课程坊”成为学生成长的有力支撑

 

把问题作为课题,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成果,是王鹏飞多年的教育习惯与行走方式。在完成了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的研究”后,学校初步理清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及教学策略统合的操作路径。“然而,我们再反观学校实践,又发现了诸多问题。”王鹏飞说,“例如,课程间缺乏内在价值与功能的一体化建设,没有形成助力学生素养发展的‘教育链条’;课程体系中仍存在碎片化现象,课程价值模糊,评价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命题。”

 

课程的实践探究再次启动。相较于之前以“知识逻辑”为课程整合的标准,新一轮的探究从学生核心素养入手,重点聚焦“人的发展”。经过论证分析,教师、家长及高年级学生公开投票,学校最终确定了学生和谐发展的素养目标:明礼守正、乐学善思、体健气华、审美雅趣、实践创新。依据这一素养目标,学校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系列,设置品格与社会、人文与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实践与探索五大课程领域,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课程体系下,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目标,建立“课程群”,按素养类别,成立了7个“课程坊”。

 

“‘课程坊’中,学生并不是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与教师一起成为学习的主体。”王鹏飞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所有成员中的平等首席,当学生需要帮助时,为其提供资源、支撑,并引导他们逐步学会由简单归纳走向准确概括、原理推导。”

 

针对“明礼守正”,学校设置“明礼修身”主题“课程坊”和以传统文化类课程整合为主的“根基坊”。“明礼修身”主题“课程坊”包括仪式教育课程、明礼养正课程、班级文化教育课程和节日课程,分别对德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和节日主题活动进行统合。“根基坊”主题课程的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

 

“墨香阁”主题“课程坊”围绕“乐学善思”素养目标设置,包含书法技能类课程和书法实践类课程。“阳光运动”主题“课程坊”与“体健气华”匹配,包括阳光健康课堂、阳光篮球、阳光大课间、阳光竞赛、阳光体育社团、家校合作体育六大主题课程。而“国韵天姿坊”“巧手慧心坊”成为“审美雅趣”的载体,让“实践创新”通过“我爱潍坊”主题实践研究落地,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二、在体悟中“自然着色”,让课程学习“驱动”学生品行的内化

 

“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第一,小学生求知欲强,网络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第二,小学生喜欢交朋友,网络可以打开一扇门,让他们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三,小学生喜欢创新,网络可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学校的小礼堂里,一场题为“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的辩论赛正在进行。正方辩手话音刚落,反方也振振有词:“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原因有三:首先,小学生鉴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网络环境影响,养成坏习惯;第二,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期,自制力较差,长时间上网对身体和视力都有损害;第三……”

 

台上选手唇枪舌剑、各抒己见,台下50名观众也入情入境。他们不仅是观众,而且肩负着评审团的重要职责。每人现场投票,评选出获胜团队与最佳辩手。

 

这场辩论赛是“明礼修身”主题课程学习的内容之一。有趣有料的辩论赛受到了学生的追捧。“辩论赛不能以胜负论英雄。只有成员密切合作,团队才能更强大。”谈起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六年级(2)班选手王俊登这样说。“一个人要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不能随便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六年级(9)班学生唐一心也有自己的感悟。虽然做观众,但李梦琳也受益匪浅:“很多不易理解的道理,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希望自己下次能成为站在台上的辩手。”远离了一味的灌输,这种主动学习的体验式德育让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实现了自育。

 

当下,学校德育知易行难、枯燥抽象的难题之所以在潍坊日向友好学校能以学生乐学入心的方法解决,得益于王鹏飞和团队先期对“课程坊”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副校长杨冬梅解释说,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学生,不能只靠说教,要关注课程设计的情境性、实践性,让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主建构中去体验与内化。

 

“价值导引——情境体验——深化认知——自然着色”是学校探索形成的“修身”主题课程的学习路径。如“正心诚意”课程,学校共提炼出12个育人主题,由年级负责人带领相关学科教师协作备课、同堂授课,通过课时连排,从多个学科、多个维度对一个主题进行多元认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有机整合。四年级团队研发的融合课例《万水千山总是情》,首先让学生品读诗词,感受江南瑰丽的风光。平长仄短的吟诵、多样合作的诵读,把学生带进令人流连忘返的江南水乡。接着,师生一起 “唱江南”,学习乐句等音乐知识,再用声韵婉转的歌声唱出姿态万千、风光旖旎的江南风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先生的江南水墨画,提炼点线面、色彩等学科元素,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绘制自己心中的江南民居。依山傍水、云雾缭绕、山水相映……一幅幅淡雅清新的江南水乡图在学生的笔下鲜活起来。多种感官的丰富体验,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的河山美,爱国爱家的情感油然而生。

 

通过红色教育砥砺学生品格也是课程育人的重要方式。学校开展“红色书籍共读工程”,每学期按年级提供阅读书目,班级内成立读书小组,开展读书交流、展示读书体会等活动。结合国庆节、清明节、儿童节、建队节等实施节日课程,为学生提供百部红色影片、百首红色歌曲,通过开展观影展演、主题绘画、主题征文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学校还通过沉浸式的红色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行走中体悟。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要完成“资料搜集、知识储备——清单学习、发现问题——问题梳理、答疑解惑——交流总结、反思提升”的学习任务,以任务单为驱动,在看、听、思、践的过程中感悟革命历史和革命先辈的精神。

 

六年级(6)班学生张筱雯在潍坊市烈士陵园、潍县战役胜利纪念碑等红色基地研学后写下自己的心声:“和平年代,爱国不一定要献出自己的生命,重要的是要做好当下。对我们小学生来说,绿色出行是爱国,帮助他人是爱国,做社区志愿者也是爱国。”

 

三、丰厚学生的素养,让课程厚植学生成长的沃土

 

在潍坊日向友好学校,两条文化长廊是学生们课间流连的好去处。三五成群的学生或在“文启”长廊寻找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史,或在“思齐”长廊的“临写台”前切磋书法技艺。“我经常来这里参照不同名家的碑帖临摹,修正自己书法中的不足。”“在这里,我既能学习历代书法大家的名作,也可以欣赏借鉴同学们的作品,时时受到书画文化的熏陶。”……在校园大课堂里,学生们的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学校把课程资源放到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谐友好,立字立人。”书法作为学校传承多年的办学特色,历经写字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写字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如今,“墨香阁”主题“课程坊”承载着书法主题融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功能。课程坊负责人张洁介绍:“我们探索出低、中、高不同年级段‘三线五步’教学法,并通过主题课程,在传承‘民族智慧’‘文以载道’中提升书法育人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品格与能力。”

 

书法主题课程倡导以文化人,“课程坊”开设了汉字文化讲堂,通过梳理汉字的发展演变,让学生体会汉字的结构、字理,从书法根源中发掘汉字传达的内涵。“我喜欢课程坊中的国画课程。它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把国画天马行空的飞逸飘动、中挚刚健的骨力都表现出来,感觉非常棒!”六年级(3)班学生张昭然兴致盎然。“我在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学习中收获很大,整个课程串联了诗词、天文、民间习俗等丰富知识。原来,书法学习和我们的生活这么贴近!”五年级(7)班学生王思齐感觉自己收获很多。

 

在主题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自学自省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为使自己创作的人物“竹林七贤”的神态表达得更传神,六年级(3)班学生张瑞霖专门去图书馆借阅了《魏晋风华》《世说新语》,了解社会背景与“七贤”的性格。“我还通过《昆虫记》了解蟋蟀的身体结构,观察过真实蟋蟀腿部的弯曲弧度,最终把它画得栩栩如生。”

 

每天中午练15分钟书法,每周开设书法课,每月进行优秀作业展评,每学期评选“书法之星”和优秀班级,学校书法育人的恒久坚持让每名学生拥有了“童子功”。而每学年开展的“写春联,送祝福,献爱心”墨香校园活动也是学生们津津乐道之事。其间,他们既能与潍坊市书法家协会的老艺术家一起参加活动,又能欣赏同学们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春联的风采。不仅如此,作品面向师生和家长现场义卖,所得爱心款项用于与潍坊儿童福利院小伙伴共度春节的美好之约。

 

每年暑假,学生们期待的是到国际友好城市日本日向市开展跨国研学旅行。届时,书画就成为中日小学生交流的载体。“在长期的书法修习中,孩子们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的精神,养成了专注做事的‘致静’,不仅有了典雅气质,做事也更有恒心与毅力了。”王鹏飞心底的自豪溢于言表。

 

在体验中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让实践课程为学生开启不一样的学习

 

如何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

 

怎样培养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体会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

 

……

 

“头脑风暴式”的圆桌研讨,让王鹏飞和团队对“我爱潍坊”主题实践课程坊的设计与实施有了更加多元的深度思考。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学校设计出各年级不同的研究主题,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关联整合,以打破边界的主题式学习开展研究实践。

 

在“潍坊美食研究”主题探究中,“课程坊”按年级段将课程目标划分为3个层次,即低年级段目标为亲近美食、中年级段目标为体验美食、高年级段目标为创作美食,类别分别设置为“美食小记者”“美食小厨师”“传承小达人”。具体分为“美食知识”“美食操作”“美食文学”“美食滋味”4个模块。“美食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美食,了解美食的不同功能;“美食操作”主要是寻找美食、制作美食和创造美食;“美食文学”主要是相关歌

 

谣、故事、诗词的学习,为体味美食文化打下基础;“美食滋味”由感知味道入手,继而分析其艺术化外形,最后抽象为文化味道。研究过程中,成员先通过“个人提出——小组完善——全班研讨”的环节确定方案。然后,各小组开始过程性研究,并认领“美食知识间”“美食学习秀”“美食评价角”“私人定制坊”半留白展示墙,定期展示研究成果。如,“私人定制坊”让学生为秋后容易咳嗽的人群、初冬晨练的爷爷、到工地干活的伯伯等不同人群选取合适的潍坊美食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感受美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每周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小组成员们一起更新内容的时候,每个成员都大展身手,拿出自己的绝活儿。”六年级( 1 )班学生杨佳婼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仍然很兴奋。

 

在劳动中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学校购置了种植箱,指导学生开展庄稼和蔬菜的立体种植。三年级学生在种植蚕豆的过程中自发地开始研究需要准备什么工具、怎么种植、种下后如何照顾、发芽结果了需要注意什么,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成《种植手册》。

 

给蚕豆“安家”后,学生们浇水、施肥,教师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在种植箱旁忙碌的身影。在讨论“如何让蚕豆健康成长”这个问题时,王子悦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上次,我刚浇过水,班长又浇一次。土壤过涝不利于蚕豆生长,我们应该讨论如何有效管理。”反复研讨后,他们最终制作了《值日表》《观察记录表》,把观察时间、施肥情况、浇水情况、测量数据进行汇总,并将照护任务分配到个人。经过从播种到观察种子发芽、守护小苗成长,学生既体会到观察种子破土发芽时的欣喜,也感受到种植失败时的伤心。他们在掌握种植与管理技能的同时,也懂得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教师冉唯宏团队开发出统合课程“定向越野”,在实践挑战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高阶思维。“徒步定向个人短距离赛”开始后,运动员们利用比赛指示地图和指南针找到具体位置,然后穿越植被茂盛的植物园,最后到达终点。“百米定向赛”考验的不仅是体能,还有智慧与合作能力。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们需要在场地内一边高速奔跑,一边读图思考判断方位。他们先分工协作,再依靠地图和指南针寻找一个个地图标示中的“小宝藏”。“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速度和耐力兼备的挑战。这样的比赛让我有了男子汉的力量与勇敢。”六年级(8)班学生王梓迪既骄傲又自豪地说。

 

课程为学生厚植了成长的沃土,不断拓展着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在成长中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对此,王鹏飞很欣慰:“我们不断丰富完善课程,就是要让不同潜质的学生获得主动、全面发展,让他们在课程学习中不断获得成长的动力,提升创造人生幸福的能力。”

理的“减压”、“增能”,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校长介绍

王鹏飞,潍坊日向友好学校和奎文区宝通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潍坊市特级校长,齐鲁名校长。先后主编出版《自主走向和谐》《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书籍,获2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2项市级教学成果奖。坚持“学生中心、教师第一”的理念,致力于与教师们一起追寻理想的教育,办理想的学校。

 

“从教师与学校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学校教育的思考要以为了每名教师幸福成长作为逻辑起点。”因为坚守这样的教师观,王鹏飞喜欢“走近”教师,善于从教师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我们的每一步教育行动都要以有利于每名学生自主发展为终极目标。”因为秉持这样的学生观,王鹏飞总是拥有一颗儿童般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因师生的快乐而快乐,因师生的幸福而幸福,王鹏飞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收获满满。

 

来源 |名校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