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点学教育 (qidianxue.cn)

家校共育对学生爱心培养的实践研究

日期 2023-10-20 引用 https://www.youtike.com/article/424.html       
      2019年,自我校申报的“家校共育对学生爱心培养的实践研究”子课题被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办公室“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课题组确定立项后,我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为核心、不同年级优秀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
      两年多来,我们立足学校现状、学生家庭环境和教育教学实情,精心规划、广挖资源、积极实践、层层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研究和实验效果。
01  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活动
1.组织与分工。
(1)督导组:刘向阳(课题主持人,负责统筹组织课题组研讨开会,督导各项活动、调研工作及经费保障);
(2)理论组:单鸿霖(课题组成员,负责撰写课题申报书、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性总结及结题报告)、甘华芳(课题组成员,统筹组织开会,协调各项活动及调研工作,各种会议、工作、活动图片收集)、张莉(课题组成员,负责问卷调查、信息搜集、家校联系)、赵士明(课题组成员,负责信息报道);
(3)实操组:郭亮(课题组成员,负责组织班主任进行教育实践,撰写论文,家校联合教育教案收集)、张世鹏(课题组成员,负责组织班主任进行教育实践,撰写论文,组织收集案例分析)、苏孝民(课题组成员,负责组织班主任进行教育实践,撰写论文,组织收集案例分析)、苏富国(课题组成员,负责组织班主任进行教育实践,撰写论文,组织收集案例分析)。
2.进度与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总体上按照“前期准备—现状调查—制订方案—按步实施—中期评估—反馈评价—调整实验—总结经验—成果推广”流程进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进行),具体步骤为:(1)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6月),成立课题组,制订方案,培训教师等。(2)课题实施阶段(2019年7月—2021年4月),课题实践研究,整理资料,接受中期评估,撰写研究报告,迎接结题评估。
      其中,课题实施阶段又分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研究阶段(2019年7月—2020年8月),制订实施计划,确定参与实践研究实验的各年级“爱心教育”目标,按照实施计划开展实践研究活动,研究过程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接受中期评估;
      第二研究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2月),根据中期评估意见,进一步修订方案和实施计划,继续开展各年级“爱心教育”系列的研究,结合学生实践测评学生爱心品质培养状况,继续收集、整理资料;
      第三研究阶段(2021年1月—2021年4月),汇总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论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迎接结题评估。
02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探索学生“爱心”品质形成的心理机制,并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轨迹,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心教育。
      2.通过教育活动,形成各年级段实施爱心教育的内容系列,以及在课堂教学、班队活动、专题活动、社区教育过程中,实施爱心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促进师生德行成长,推进素质教育。
      3.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爱心教育资源,努力争取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学生的爱心教育,通过“感知—体验—内悟—升华”过程,让学生懂得爱、学会感恩,从而提高德育实效,全面推动学校整体的德育发展,形成特色。
      4.通过教育活动,加深学习陶行知关于师资培养和师德修养等多方面的论述,根据时代特点和教育发展需要,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爱心教师队伍。
03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本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
      课题主要探讨四个问题,即家庭教育对孩子爱心培养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学生爱心培养的影响、爱心培养的一般规律、爱心培养的有效教育方式。这对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立德树人以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同时为丰富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论,提供案例和实践理论,以补充和丰富相关教育理论。
2.本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对学生爱心培养的教育范式和典型案例,并通过这些教育案例总结出可供推广的教育经验。我们以培养学生爱心途径为研究内容,注重“以人为本”,用平等的意识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民主的精神感召学生的心灵,力求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爱的教育合力,建构一个完善、和谐、充满爱的开放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个体形成臻于完善境界的健康人格,让爱的教育之花竞相开放,让学生健康成长。
04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法:课题组对学校在校学生及学生家庭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2.问卷法:我校拥有4900多名在校学生和他们身后的家长。课题组对不同类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形成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
      3.个别调查法:对个别表现明显的(比如爱心极度缺失和公认最具爱心)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爱心养成的影响。
      4.行动研究法:有意对样本学生实施特殊教育措施并观察这些教育措施带来的影响,从中总结出有效培养学生爱心的教育方式。
05课题研究的创新做法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要想让学生成人成才,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从小就在学生心灵中撒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长大之后,他们才会有仁慈的品质,成为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的公民。
      为了探索培养小学生爱心的方法和方式,我们对小学生爱心缺失的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对爱心培养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家校联合,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爱心培养的创新性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加强实践研究
      2020年4月10日,我们在微信平台上线“家庭教育”专栏,在很短时间内关注家长超过了2000人。微信平台对加强家校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调查问卷发放、汇总和研究数据整理等工作的效率,起到了巨大作用,这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增强家校合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取得的重大进展。该举措,是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实践创新。
      2.开设家庭教育校本课程
      2020年6月10日,课题组编写的家庭教育校本教材《爱与责任》,正式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审查委员会审查,被列为学校校本课程。课题组成员甘露、石慧担任专职教师,从2020—2021学年起,在三、四年级中开设本课程。该课程虽然在学校开设,但课程内容强调的是亲子互动和家长参与。开课在学校,实践在家庭,和一般的校本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家庭教育校本课程是课题组研究过程中的又一项重大创新,极大促进了本课题的实践研究。
      3.开展劳动教育和孝亲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从爱家人做起。“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个人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善待父母,就是不善待生命!
      为教育学生继承优良传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培养主动劳动意识,我们开展了“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每周一个主题,连续循环实施。
      第一环节是“感知孝”:由班主任带领学生从多渠道了解新二十四孝故事,搜集赞颂父母的歌曲,讲述历史上孝顺父母的故事,积累孝顺父母感恩亲情的古诗(每周一个主题和父母进行互动,拍照传给班主任,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第二环节是“心声传递”(制作“爱心账单”):写出父母为自己做的十件事,再写出自己为父母做的五件事,通过对比体会父母的养育恩情。
      第三环节是“评选孝亲天使”:在行孝基础上,拓展实践训练,让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感受“百善孝为先”的美德,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懂得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其间,每个环节都有大队辅导员检查,并根据班级开展情况,计入班级考核分;班主任将每次活动的图片保存好,为学期末评选“爱心天使”做督促和检查工作!
06 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取得了各种成果,内容如下。
      1.研究报告方面:《家校共育对学生爱心培养实践研究报告》。
      2.论文方面:(1)主旨性论文:《小学生爱心培养策略》;(2)课题实验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小学生爱心教育与培养》《浅谈刚入学学生的爱心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教育》《从细节培养孩子爱心》。
      3.教育叙事案例方面:《以爱心培养爱心》《有感于孩子的爱心缺失》《用爱心触动学生心灵》。
      4.报告会讲稿方面:《爱心渲染生活,享受幸福人生》。
      5.课题组主题教育活动总结方面:《家校共育爱心培养实践活动总结》。
      6.专题讲座方面:2020年9月和2021年5月,在我校举办的家长学校培训会上,课题组成员甘华芳做的有关爱心培养的专题讲座,得到了众多家长的一致好评。
07 课题研究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题组成员理论功底不够,提炼问题和形成理论能力不足
      在研究中,鉴于课题组成员的自身条件和学校能够提供的研究条件,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是进行实践研究,即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何在小学生爱心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行实践。虽然重在实践,但成员理论功底不够,严重制约了研究过程中理论的生成和问题的提炼。
      2.社会和家长支持度不够,认识程度不足
      本课题立足于家庭教育,没有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很难推进并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许多家长对本项研究的支持度不够,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爱心等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大量留守儿童,为研究的进行带来极大困扰。但这也恰恰证明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并持续推进实践研究。
      1.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
      针对课题组成员理论功底较薄弱问题,课题组在征得学校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将加大对成员培训的力度。除了参加高水平的研讨会和聆听专家讲座外,课题组将购买相关理论书籍,督促课题组成员阅读学习,并组织讨论、检查学习笔记。
      2.充分发挥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
      针对社会和家长对本课题的认识程度不足、支持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将充分挖掘学校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作用。微信平台“家庭教育”板块,将加强和公众的互动性,优化大家的参与感,提高社会对本研究的认识,加强对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08 结束语
      2021年5月20日,我校组织举办了“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子课题“家校共育对学生爱心培养”研究成果公开报告会。民权县关工委秘书长郝飞、民权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吴协涛、民权县教研室主任朱剑峰等领导和专家参会。
      在课题组陈述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后,与会领导、专家认真审阅了课题实验的文字材料,并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座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课题实验的全部过程和取得的实验成果,最后经过交流讨论,给出了鉴定意见:该项课题的选题和立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抓住了当前我国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特点,通过家校共育,对亲子教育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为学校指导家校共育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方式方法。课题成果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资料丰富,方法科学,分析客观。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均来自基层的领导和教师,配合紧密,发挥了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力量,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性研究。该课题研究,强调调研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现状分析和理论思辨基础上提出的对策建议紧贴现实,在研究过程中同步开展了不同模式的教学和实践实验,充分体现了应用型研究的特点。希望课题组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继续修订和完善课题实验报告,增强课题实验成果的理论性和可推广性,为以后新入校的儿童及家庭的家庭教育工作和兄弟学校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教育策略。
文 | 商丘市民权县实验小学  刘向阳
【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项目“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项目“家校共育对学生爱心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AHA180015-0204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