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也给世界带来恒久的思想启迪,法家、儒家、道家是百家中的主要代表。这三家的思想精髓,分别作用于学校的制度管理、情感管理、文化管理,构成学校管理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以法为纲,制度管理
法家注重法治,以法为纲,依法行事。它给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学校应依法治校,实施制度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确保学校和谐有序 。
建立制度。法家认为“事断于法,国之大道也。”因为人治没有一定标准,随心而定。如果“事断于法”,就可“怨不生而上下和”。因此学校管理应以“法”为准,建立规范化制度,制定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运转有序。
认同制度。法家认为“以法为教”,制定法令必须明白易懂。对学校管理而言,学校规章制度应由全体成员参与制定,制度应简约明晰,认可度高,传播力强,每一个员工都能自觉执行。
完善制度。法家认为“法无常法”,须应时而变。学校的管理体系,如组织架构、职能分工、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等,都应依时而变、不断完善。
2013年,我到新办的龙外担任校长,我知道一所新学校仅凭校长行使职务权力和个人经验来管理是不能健康发展的,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才能在千头万绪中不慌不乱。学校开学的第一天,每位教师就领到一本《美好约定——教师文化手册》。这本手册分理念篇、师德篇、礼仪篇、职守篇、发展篇、流程篇共六个篇章,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规范、岗位职责、办事流程都提出了详尽的要求。之后,我们又通过“让我们从新开始”、“规则在我心中”等系列校本培训、校报、校园网等平台,让教师了解学校制度;开展“为了学校更美好”等大讨论和问卷调查,修改绩效分配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等,不断完善制度,堵住制度漏洞。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三不”(不推诿、不拖拉、不打折) 的制度执行力建设工作。这些举措,构建起了目标明晰、权责明确、共识度高、员工自觉践行的制度体系,让新开办学校迅速走上正轨。
第二重境界:以人为本,情感管理
学校管理需要刚柔相济,在刚性的制度外,还需要柔性的人文关怀。这时,儒家管理思想恰能裨补缺漏,增加管理的人性魅力。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义、礼、智、信”,在管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德治”、“仁政”,注重对人的教化、感染、恩泽。
以德感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选用干部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要求龙外的干部最经得起推敲的是人品,着力提升道德领导力。
管理者自身的德行是一种人格魅力,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向心力、鼓舞力,激励教职员工拼搏有方向,奋斗有力量。我常和管理们约定:首先是我做你们看;其次是大家一起做;最后是你们做我看。我始终和大家站在一起,真心实意地培养爱护每一位干部员工。
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谓“三分管理七分情”。 学校管理者要以仁爱之心,常换位思考,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及,让老师们看得出你的管理是在为大家服务,在为大家着想。
学校制定职称评聘方案时,我组织领导班子对每项条件审核,在涉及到产假、班主任任职等条件时,充分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权衡各种折算办法,找出让绝大多数人满意的方案。而每年的评聘工作照顾到大多数人的情绪,让每个人都有表达情绪的机会,而我一定会给予正面回答。因此,龙外的职称评聘从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同样,在中层干部竞聘时,我会和成功者和落选者进行谈话,和他们分析优秀和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们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燃起他们继续努力的希望。
“激发潜能,成人之美”是我的管理追求。龙外刚成立时,教师组成复杂,有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有从下面各街道招调的老师,也有从全国各地招聘的老师。我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教师,关注他们的个性和特长,为他们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教师们各展其能、各尽其才。有位老师对心理学感兴趣,且有一定基础,我就多次派她到广州、山东等地学习,并支持她进修北师大网络教育应用心理学课程、广东省健康教育A证培训班,最终,她顺利拿到了心理健康教育A证,担任了学校心理教师。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她建立了600多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出版了8期心理小报《心海导航》,并开发了校本课程《走向阳光》。
管理者要以真诚的情感关心教师,建立超越层级关系的情感纽带,让老师感受到情感管理的真实具体。
第三重境界:无为而治,文化管理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对学校管理而言,实施文化管理,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校园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达到管理的第三重境界。
龙外在最短的时间进入了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品质,从而实现学校由规范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的持续发展?我的选择是文化治校,实施文化管理,因为“最好的管理就是感觉不到管理”。
在文化管理阶段,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价值引领,辨方向,谋大略;同时讲究领导艺术,知人善用,平衡集权与授权,有所为有所不为,追求达到“太上,不知有之”。
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校长还应该做“道家”,以道“驭”事,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掌握规律、辨识方向,“做正确的事”。道法自然是一种影响,看不见,却时时处处能感受到一种气场,让身处其中的人不自觉地进入一种状态。龙外创造的美好文化深刻影响每位师生,“至善至美”成为共同信奉的准则和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极致。“人人学习、互相关怀”等文化因子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有无相生。“处无为之事,行无为之教”,管理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无相生中实现“无痕”管理。有引领,有信任,有指导,无干涉,无指责,无强制,有形领导和无形领导相得益彰。事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信任,精细指导,强化精神引领;事中,不过多干涉,不因细节指责,不强制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耐心等待结果;事后,分析总结,提出希望。“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让管理更高效。
法、儒、道家思想各有优劣,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可以汲取其精华,分别实施于制度管理、情感管理、文化管理等方面。这三种管理不互相排斥,也没有明显的阶段界限,它们有机融合,儒为本、法为用、道为基,打造出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人文关怀、以德立校、道法自然、文化强校的高品质学校管理模式。
来源 I《所遇美好皆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I 唐文红(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