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点学教育 (qidianxue.cn)

厉害了!这一家三代人出了13位教师...

日期 2021-08-30 引用 https://www.youtike.com/article/194.html       

在陆川教育局里,大家都喜欢称呼陈志端为“七哥”,说起他的家庭,纷纷竖起拇指称羡。在当地,他家成为美谈,被邻里乡亲们津津乐道。

这是一个用“读书”改变命运,拔掉穷根走出大山,对教育有着浓烈情怀的家庭:一家三代13人从事教师工作,有11名中共党员,其中乡村教师4人,在陆川乡镇学校任教;高校教师9人,分别任教于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高校,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医学、社会工作、化工、计算机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与教学。

这一张“含金量”十足的家庭成员表,着实让人钦佩和赞叹,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日前,记者走进这个教师之家——陈志端家庭,探寻这个书香之家的教育传承。

陈志端家庭成员合照(前排居中陈汝崇、右三陈志端)。

第一代教师:父亲陈汝崇

用读书改变命运,甘为乡村教育拓荒牛

陈志端的父辈生活在陆川县乌石镇低阳片区。这是一个十分偏僻闭塞的山村,地处两广交界处,远离县城和乡镇中心,教育资源匮乏,求学十分艰难。祖辈都是不识字的农民,父亲陈汝崇从小就向往成为一个有知识的文化人,下决心要通过读书改变贫穷的命运。他刻苦努力,常常穿山越岭,走路五小时到陆川县城求学。

陈汝崇读高中时,其父亲和祖父在短时间内接连去世,他不得不中断学业,挑起家庭的重担。那时候的陈汝崇,已是大家眼中的文化人,他有机会选择到政府工作,但他却选择在大山里当老师,他坚信:唯有教育才能让山里的孩子拥有不同于祖辈的新生活。

陈志端夫妇接受记者采访。

陈汝崇全身心投入乡村教育中,几乎把所有时间都奉献在乡村教育上。他任教的小山村,山路崎岖,只能步行,往往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陈汝崇放弃调往县城中学任教的机会,主动请缨回到老家组建创办低阳初中。

陈汝崇在低阳初中任校长的15年间共招收了近千名学生,每年考上中专或师范学校的人数在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创造了低阳初中的教育神话。他的努力成就了山区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成为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师,受到大家的敬重和爱戴。

陈汝崇的教育信仰同样体现在家庭中。妻子黄秀娟结婚前高小毕业,已经是那个时代的山村里少之又少的文化女性,但婚后陈汝崇还是送妻子去读初中。妻子后来也从事教育工作。陈汝崇对孩子教育非常严格,要求孩子勤读书多读书。即使是寒暑假、逢年过节,他都会引导孩子们安排好学习。

“父亲是家中的第一代教师,4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一干就是一辈子, 从未改变初心,从未忘记使命,即使退休后也十分关心乡村教育发展。”陈志端说,教育不仅是父亲的工作,更是他的信仰。

第二代教师:陈志端和妹妹弟弟

接力教育点燃希望,坚守讲台育桃李

 

成功的家庭教育,三分言教,七分身教。父亲陈汝崇对教育的热爱和无私奉献,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都深深地影响着陈志端兄妹。耳濡目染之下,他们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长大后成为教师的种子。

陈志端妹妹陈媛在讲授本科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父亲靠着微薄的工资支撑着家庭,高中毕业后迫切想为家里减轻负担的陈志端,同样选择追随父亲的脚步回到低阳初中当老师。

“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这是我们父亲身上传承下来的最重要的品格。”陈志端在乡村任教的17年里,在乡村的教育事业中燃烧青春和热血,为山里孩子点亮“希望之灯”。后来他调到陆川县教育局工作,为全县教育事业出谋献策,为陆川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扶贫攻坚等做出了贡献。

80年代,陈志端与同在低阳初中任教的刘沛珍老师结为连理,同心同德在三尺讲台上广育桃李。当时,老师一个月只有30多元的收入,很多高中毕业的同学都选择到广东等地找高薪的工作,夫妇二人却在清贫中自得其乐、教书育人。他们认为受人尊重的那份荣光,不是金钱能买得来的。

受父亲的影响,陈志端的妹妹陈媛和小弟对教育也有着浓厚的情怀,先后当上大学老师。陈媛如今在广西民族大学任教,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全国高校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教师、广西教学名师、广西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科研教学成果突出。作为家里的第一位博士、教授,她也是家里年轻一代的“引路人”,影响着小弟、侄女、侄子等后辈奋发向上,以她为榜样标杆,先后成为高校教师一份子。

第三代教师:儿女、侄女

教育情怀代代传承,高校舞台续写青春华章

 

“当老师,光荣!当党员,光荣!”这成为陈志端一家的共识,对教育的这份情怀,已经深深烙在陈家人心中。陈志端的女儿、儿子和侄女在校期间就入党,在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也先后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他们的伴侣也几乎是老师,在岗位上传承父辈的教育奉献精神。

陈志端儿子陈博(左3)在广西大学化学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

说起父亲陈志端对自己的教育,儿女不约而同地说出 “非常严格!”。在他们家里,没有游戏机、影碟机等家庭娱乐设备及电脑,陪伴他们最多的便是书籍。放学回家,他们首先要完成作业,在寒暑假除了要做学校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父母额外布置的学习任务。

陈志端女儿陈宇在讲授硕士生专业课“社会工作政策”。

从小生长在教师之家,浸染在教师圈子中,陈志端的儿女心中也早已种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向往着当一名人民教师。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陈志端女儿陈宇成功应聘到广西医科大学任教,如今已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骨干教师,入选广西千名青年骨干培育计划人选。陈志端儿子与儿媳博士毕业后,也拒绝多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对大城市的繁华生活和高薪工作毫不留恋,回到广西大学当起了老师。

一代接一代,传承教育梦,这不仅是梦想的接力,更是一个家族的信仰和奉献。守望着教育的理想,他们在岗位上用敬业、责任和不懈的努力,诲人不倦,谱写一曲又一曲平凡而华美的耕耘者之歌,叙述着一个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动人故事。

(本文章内容皆由网上转载,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