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有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一个教师入职三年再不“跳”出来就再也“出不来了”。
这里的“出不来”意思是不能成为令大家瞩目的优秀教师了,从此之后,学校大概率不会重点培养你,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平庸的教师。
所以新入职的教师都很拼命,拼命写课题写论文,拼命参加公开课展示参加教师技能比赛,抓住一切机会向上发展。
当然,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教师职业需要新鲜血液,需要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但同时我想年轻人也不必如此着急。
因为选送课题论文的数量有限,推选参加公开课展示的名额也有限,总有些年轻人得不到机会,如果得不到机会,就意味着教师生涯的发展无望了吗?就意味着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了吗?
其实未必。
我们以前所谓的“出得来”,意思是能上公开课,能亮相,能写论文,有着良好的教师基本素养,但这些就真的是优秀教师的全部了吗?其实这些离优秀教师还差得很远。
一个会上公开课,可以把公开课上得很漂亮的教师,未必真的懂学情懂学生,他可能仅仅是一个很好的表演者,而未必是一个很好的教师。
一个优秀且功底深厚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在公开课上表演流利的师生对答,能够构思精巧的环节,也不仅仅是能够写出条理清晰、观点明晰的论文,更重要的是明白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能够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学习难点并加以点拨,能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
而这一切三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现在倡导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什么叫做专家型教师?固然,教学仪态、教学技能、教学语言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去研究学生,能够研究学生的学,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把握并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学习。
真正的教育,教师应该是隐身到学生的后面的。学会在课堂上隐身,让孩子在你无形的指导下学会学习,这不是上几堂好看的公开课能够做到的。
当然,并不是说公开课不好,公开课很能锻炼一个教师的临场能力,很考验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功底,但是仅凭公开课去判定一个教师是否优秀是非常片面的。
有许多教师不善于公开课展示,但是不妨碍他们同样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如果你恰巧也是一名年轻教师,不要着急于你的同龄人都已经获了什么奖,得到了什么荣誉,你更需要做的是向内努力,踏踏实实地研究学生,认认真真地研读教学著作,把课堂当作你的阵地,当你日复一日地潜心研究,终有一天你的成就会令人瞩目。
转自 |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