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点学教育 (qidianxue.cn)

如何成长为一名专注力强的教师?这4点建议值得借鉴!

日期 2023-10-20 引用 https://www.youtike.com/article/645.html       

如何成长为一个专注力强的教师呢?我认为主要需要四点:第一,专注地拜师;第二,专注地阅读;第三,专注地做课程;第四,专注地写作。

专注地拜师

 

每个人都希望在成长路上遇见高人。世上哪有那么多高人呢?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首先需要拜好身边的师父。

 

年轻教师应该怎样拜师?我认为要“拜好一师,转益多师”。

 

拜师也需要专注力。如果你今天学这个师父,明天学那个师父,你貌似学了很多,实际上可能什么都没有学会。据说,霍元甲练了十多年,才练出了迷踪拳。而在他的徒弟中,只有陈真把他的本领学到家了,除了陈真领悟力强之外,关键的一点,就是陈真舍得花功夫,他坚持学习了六年,才学到师父的真本领。先锁定一个师父,学好这个师父所有的看家本领,然后再关注其他师父的长处,这就叫“拜好一师,转益多师”。

 

下面我来分享江西鹰潭一位草根名师——潘非凡老师的成长故事。论年龄,潘非凡老师比语文名师管建刚的年龄大,虽然他已经做外公了,但他到处说自己是“小管建刚”。

 

2007年,潘非凡老师遇到管建刚老师,听了管老师的课和报告后,觉得管老师的“路子”非常好。于是,潘非凡老师开始追随管老师,听他的课,买他的书,看他的文章,听他的报告……管老师上的课,他都认真听过,一节一节地学习;管老师写的文章,他都有收录,一篇一篇地研究。熟悉潘老师的人,都戏称他是“中国最爱学习的外公”。

 

潘非凡老师并不是一味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学习。后来潘老师出版了《一起写作》的作文教学专著。在这本书里,潘老师有他自己的创新。

 

潘老师的事例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向师父学习,就要想办法把师父的本领学透,学到家。我曾经在不同时段,非常认真地听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老师的课。我把他们的课堂实录全部找出来,甚至拿起笔直接抄写他们的课堂实录。

 

于永正和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非常厉害,而且各有所长。于老师在赏识学生方面特别有办法,贾老师有瞬间捕捉学生语病的敏锐听力。我用心向两位前辈学习,把他们所有的作文教学课都学习了。有时学一遍不够,还要反反复复地学,才能从中领悟到作文教学的“技”与“道”。慢慢地,我的作文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我还专门研究过支玉恒老师“理答”的技巧,如归谬法、反诘法、踢皮球法……研究一段时间后,我在课堂中就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技巧,慢慢地,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跟名师学习久了,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课堂仿佛有名师的影子,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默会知识”体系。什么是“默会知识”?在听课与尝试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掌握的实践性知识,就是“默会知识”。

 

听课不在多,关键在于是否听得对、听得细、听得专。只有静下心,慢慢悟,跟着做,这才是听课的正确打开方式。

 

哲学家唐君毅在《人生之体验续编》一书中有言:“有些东西,我们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些世界或中国之名人,我不必求认识;有些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聚会,我不必去参加;有些哗众取宠的讲演,我不必听;有些浮游无据的文章,我不必看。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

 

是呀,有些朋友圈,我们不必每天都刷;有些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我们不必每篇都读;有些公开课,我们不必每节都听。

 

如果所有的场合我们都要出现,所有的课我们都要听,所有的聚会我们都要参加,所有的文章我们都要阅读,那么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由于无法深入触及某些领域,最终无法学到本质的东西。

专注地阅读

 

多年的成长经历告诉我,阅读是教师的本源性修炼。如何才能进行专注地阅读呢?

 

首先,专题式阅读,穷尽某一领域的书。很多教师今天读这方面的书,明天看那方面的书,内容很杂。博览群书当然没错,但是如果长期不聚焦,就有可能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因用力不专,结果收获不大。比如,有段时间我在研究整本书阅读,于是我就把市面上关于班级读书会的书全都找出来:《朗读手册》《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相信童话》《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

 

下面推荐一些与儿童阅读相关的书,供大家选读:

 

《理解儿童文学》(彼得·亨特)

 

《儿童文学的乐趣》(佩里·诺德曼)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周作人)

 《文心雕虎全编1999—2016》《儿童文学思辨录》《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刘绪源)

 《浅语的艺术》(林良)

 《阅读的力量》(斯蒂芬·克拉生)

 《越读者》(郝明义)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彭懿)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朱自强)

 《书,儿童与成人》(保罗·阿扎尔)

 《幸福的种子》(松居直)

 《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佩里·诺德曼)

 

……

 

有些一线教师喜欢借助绘本教学,也可以找一些这方面的指导书来阅读。在广泛阅读之后,就会了解大家在思考什么、做什么,我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下面推荐一些与绘本阅读相关的书,供大家选择:

 

《好绘本如何好》(郝广才)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图画书这样读》(彭懿)

 

《幸福的种子》(松居直)

 

《经典绘本的欣赏与讲读》(陈晖)

 

《孩子成长必读的180本经典图画书》(杨涤)

 

《图画书宝典》(丹尼丝·I.马图卡)

 

《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王林、余治莹)

 

《童书是童书》(黄迺毓)

 

《创意玩绘本》《绘本读写课堂》(方素珍)

 

《当绘本遇见写作——教室里的“作文引力”》《当绘本遇见戏剧——教室里的小剧场》(葛琦霞)

 

《跟着课文学绘本》(杨文华)

 

《绘本课程这样做》(闫学)

 

……

 

我推荐的只是绘本阅读相关图书中的一小部分。各位教师可以持续关注这方面的书,看到喜欢的就买下来,然后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其次,批注式阅读,让好书和自己合二为一。袁袤翔先生说过,阅读有三境:神游——神交——神合。神游,就是当你走进书中的境界时,就好像在旅游一样;读着读着,你对书产生了兴趣,这时书就像神交了好久的朋友一样;神交已久的朋友如果长期和你在一起,读着读着就和你合二为一了,这时你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就有这些书的烙印,那么你和书已经神合了。这就是神游——神交——神合。

 

朱光潜先生谈读书时说过这样一番话:“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意思是说读书要相对聚焦。他还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作家刘再复在美国定居时,反反复复读《红楼梦》。关于《红楼梦》,他写了四本书,都写得非常棒。可见,只要反复读一本书,让这本书的内容植入你的内心,这本书就成了你灵魂的底色。

 

总应该有几本书是你细细读过的,如此你才能说读懂了它们。否则,就像在街头行走一样,你无法真正认识一个擦肩而过的人。

 

最后,超功利阅读,把读书当作享受。并不是说进行了专题式阅读、批注式阅读,就不需要浏览性阅读了。有时候,读书可以风吹到哪一页就读哪一页,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今天看起来仿佛没用的书,也许哪一天就能派上用场,所以阅读既要深、精,又要广、泛,如此才能让自己既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又有广博的空间和宽泛的知识面。

 

此外,语文教师一定要读大量的文学类的图书,文学类的图书是语文教师必须补充的钙。当然,你也可以读教育类名著,数量多多益善。关于如何阅读,我在下一讲里会重点展开。

专注地做课程

一位教师如果只会上一节又一节广受好评的公开课,只能算一个优秀的表演者。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能沉浸到自己的课程中来,先用课程哺育学生,再用课程反哺自己。

 

下面,我推荐两位教师做的课程。他们是第二届“全人教育奖”获得者樊阳老师和提名奖获得者钱锋老师。

 

樊阳老师是一位知行合一的人文导师。他觉得做一个成天围绕应试教育工作的语文教师,工作毫无价值。于是,他带着学生,用脚步丈量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留下很多师生走过的踪迹。樊阳老师的人文课程有两条路径:其一是实地走访,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访;其二是人文阅读,他带领学生阅读大量的书,走访名人故居,考察名人走过的路。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课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樊阳老师的课程编成了一套书《行读中西的人文课》(全4册)。樊阳老师还坚持做公益,一直坚持了十多年。

 

钱锋老师曾经是浙江湖州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十多年前,钱锋老师在温岭市上过《伯牙鼓琴》公开课,得到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两字评价“绝了”。还有,钱锋老师在浙江上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公开课,引得全场师生落泪。钱锋老师绝对是上公开课的好手。

 

2011年,钱锋老师在本可以留在浙江评选特级教师的时候,选择到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开启自己的课程研究之路。他选择研究“万物启蒙”课程,并且研究一发而不可收,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有很大的影响力,目前已有许多学校加盟参与他的研究。钱老师带着学生研究中国传统之物,他以一个个小小的物件为切入口,以世界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围绕着“物”“器”“道”三个维度,致力于打造“问”“思”“辩”课堂,以探究事物的前世今生。钱老师的游学课程也做得极有特色:石、竹、桥、蝉、城墙、丝绸、枸杞、茶叶……每一件事物在他看来,都可以展开丰富的研究,致广大而尽精微。

 

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持续深耕,就一定会有所成就。教师做课程,就要静下心来持续地做,哪怕你不能成为樊阳、钱锋那样优秀的教师,也一定可以锁定教育中急需解决的某个点,通过深入阅读、深入研究、不倦探索、日积月累,慢慢地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专注地写作

 

教师一定要勤于动笔,把自己的所思所做记录下来。

 

教师写文章并不是为了成名,而是为了成长。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回头再看,就会发现,你为自己的教学生涯做了一份很好的档案。每日自省,能从反思中汲取智慧、增长智慧,写着写着,你就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

 

写什么?怎么写?只要坚持写,写什么都可以。一句话,两句话;成功的,失败的;某一个师生交往的细节,某一节课,某一次家访,某一次事故……记录越细致越好,这样的文章即使不能发表,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生涯积攒素材。等你的素材积攒得多了,就可以归并起来,写成一篇好文章,甚至一本好书。

 

我真正的专业写作是从2004年开始的。在此之前,我也写过一些论文,但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因为那时的写作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写作是在我加入“人教论坛”以后,我注册了一个叫“温岭祖庆”的账号。在“人教论坛”上,我几乎天天写。一天几千字几千字地写,后来竟写成了一本书。正如昆剧《班昭》中的那句经典唱词:“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

 

2016年,我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祖庆说”。有人问:“张老师,你在两年时间里写了四五百篇文章,平均每两天写一篇,你写作的时间从哪里来?”我想说,时间是挤出来的。我有时晚饭后在家里写,有时在高铁上写,有时在飞机上写。只要有时间,我要么读书,要么写作。

 

一天早上,我对一位朋友保证,我可以用一个小时写出一篇1500字的文章。于是,全神贯注一个小时,我真的把一篇1500字的文章写好了。其实,写文章没那么难,先拟一个题目,然后就逼着自己写。谁都有惰性,只要克服惰性,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天早上,我写了一篇文章——《你多久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书了》。我今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六点半就写好了这篇新的文章。写文章时,有话可写就写得长一点,无话可写就写得短一点,只要坚持写下去,你就会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我到今天出版了20多本书,唯专注而已。

 

总之,只要让专注成为一种习惯,日积月累,终有一天,我们就会成长为优秀教师。专注力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原动力。

来源 |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