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堂结缘三十多年,目睹了太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兴趣盎然到索然无味,从积极参与到避之不及的无奈变化;也看到了许多孩子从儿时的机灵活泼到步入小学,进入中学后逐步蜕化成差生的辛酸历程。由此,我深入思考过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如何消失的?二是差生是怎么形成的?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幼儿对学习新知是感兴趣的,他们生来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有追求新知,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动力。但遗憾的是,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校时间的增多,那份激情减弱了,消失了。对于这种变化,总有人喜欢把板子打在应试教育身上,而且人云亦云地埋怨社会的功利与浮躁;也有很多教育人试图找出原因,并做了很多诠释,但总不令人完全信服。
平心而论,当前课堂教学的陈旧、无序、应景、低效应是许多孩子彻底丧失学习兴趣,最终沦为差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关注到学生的真实状态,无法因材施教,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形成知识欠账。这种知识欠账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困难逐步增加,学习兴趣日渐消失,厌学情绪不断滋生,他们步入差生行列也就成了必然归宿。
基于这种思考,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启迪与唤醒,激励与呵护,帮助与催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才能真正解决学生成长中的这两大痼疾。这要求教师首先应有正确的“学生观”,要深信学生有学习新知,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要明确学习在本质上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还应有“整体观”,课堂设计应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要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要切实助力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实践证明,构建既有正确的“学生观”又有“整体观”的课堂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参加工作之初,我曾为自己的语文课堂确立了三条标准:一是课堂上有故事;二是课堂上有笑声;三是课堂上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打瞌睡。在其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守着这三条课堂标准,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2019年1月,我来到商河县清华园学校,在崔吉壮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又渐趋完备了“五步助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
一 “五步助学法”理论源流
“五步助学法”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基本涵盖了我三十多年的课堂实践与教学思考,它的提出充分继承和变革了我国古代悠久的教育思想与教学传统,认真学习和借鉴了国外先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深入关照和反思了当代丰富多彩的教学思潮与课堂模式。
“五步助学法”的理论源头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特别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有教无类,当仁不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基本教育原则深刻影响了其理论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受到诸多现代教育理论的启迪,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等都为“五步助学法”课堂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整体参照。
新时期,我国涌现出一批改革先锋者,他们善于探索,勇于实践,其改革理念有很强的借鉴性。如泰兴市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颠覆了“满堂灌”的陈旧教学观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江苏省特级教师仲广群的“助学法”有机整合了启发式教学、有意义的接受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优点,解决了以往课堂模式中的诸多问题;石家庄精英中学李金池校长构建的高效“6+1”课堂框架体系,采用了“导、思、议、展、评、检,练”等环节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这些都为“五步助学法”课堂模式的创立开辟了道路,提供了灵感。
二 “五步助学法”课堂体系
“五步助学法”课堂突出“助学”理念,强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以教师助力为手段,形成了“助学提纲、助学训练、助学课件”三大助学支撑,完备了“激情导入、自学深思、小组互学、教师助学、自主检测”五大助学模块,有效使用了“深度助学题库、助学免单记录卡、助学阶段调查表、故事化德育”等多层次助学保障。
(一)三大助学支撑
“助学提纲、助学训练、助学课件”这三大助学支撑由主备教师在充分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再经过本学科组全体教师“三备两研”,集思广益而成。其中,“助学提纲”是“五步助学法”经典课堂的最主要支撑,是学生在新授课上自主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五大助学模块的呈现载体。“助学提纲”中的“激情导入、自学深思、小组互学、教师助学、自主检测”五个环节对应的正是“五步助学法”经典课堂的五大模块,它们共同助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助力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助学训练”是一组与课堂学习相对应的练习题,由学生在自习课上自主完成。这组练习题由浅入深分为“夯实基础、活用知识、提升能力”三个层次,能有效助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助学课件”与“助学提纲”相辅相成,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五大助学模块
“激情导入、自学深思、小组互学、教师助学、自主检测”这五大助学模块,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自学感受,又体现知识学习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科学精神。其中,“激情导入”是课堂的起点,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问题、复习等形式进行,要求简洁明了,丰富实用。“自学深思”即学生在课堂上用15-18分钟时间自读教材,独立完成“助学提纲”中对应的题目;教师则巡视学生学习情况,观察记录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小组互学”是学习小组内核对答案、互相提问、检查学习效果或者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的环节,这时教师仍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并做好记录。“教师助学”即教师用10-15分钟时间针对学生在“自学深思”和“小组互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堂展示情况进行点拨和解疑,探究课堂主问题,归纳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自主检测”是课堂收尾环节,要通过典型题目助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检测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能力。
(三)多层次助学保障
在“五步助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效使用的助学保障有“深度助学题库、助学免单记录卡、助学阶段调查表、故事化德育”等。其中,“深度助学题库”是教师根据学生“助学训练”的完成情况,将易错题与重点题重新汇总分类,整理留存的试题资料。“助学免单记录卡”需要记录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对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作业免单。“助学阶段调查表”分教师卷和学生卷两种,它能及时收集汇总广大师生对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情况和三大助学支撑使用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故事化德育”是每日早操后,由班主任讲述根据周主题编选的小故事,向学生进行自然而然,润物无声的德育启迪。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故事化德育”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其基本形式“每早一故事”“每日一新闻”“每周一红歌”在商河县清华园学很快落地生根,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全员育人,自主管理”教育模式也基本完备,“五步助学法”课堂体系最终构建完成。
三 “五步助学法”独特优势
“五步助学法”课堂模式深刻诠释了“学生自主发展,教师助力成长”的高效课堂构建理念,全面落实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旗帜鲜明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终极价值追求。
这一课堂模式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学生主体的课堂原则;二是课堂设计遵循“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认知规律;三是课堂环节清晰连贯,切换自然,一气呵成,大道至简;四是重视训练,学练并重,学生持续兴奋,高效学习;五是规范易操作,适用面宽(适用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朴实无华,能够复杂问题简单化,理念问题实操化,实操问题流程化。
在商河县清华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五步助学法”课堂模式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当时,这所学校建校才一年半,招聘来的教师90%以上没有教学经验;招收的学生基本来自于偏远乡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学生占到75%左右。学校最初的教学管理僵化刻板,形式主义满天飞;课程设置极不合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每天要上3-4节课,而音乐、体育、美术等非考试科目只是应景式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大行其道,课堂死气沉沉,效率极低。
面对上述困境,“五步助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对症下药,从优化课程设置开始,逐步颠覆了陈旧的课堂秩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了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迅速扭转了学校被动发展的困难局面,还带动学校明晰了发展目标,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办学气质。
“五步助学法”课堂努力生长着,它来自于乡野,带着泥土的芬芳;是有效教学实践的原生态展示,是质朴教育理念的永恒坚守。这一高效课堂模式在商河县清华园学校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还将继续接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继续在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充分显示其强大生命力!
作者 |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清华园学校 刘兰玉
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